在《说文解字》中有提到:“秋,禾谷熟也。”立者,初始,起始也,从字面上来看,立秋反映了明显的农耕意义,是作物成熟的时刻。届时大自然由夏季开始循序向秋季过渡,降雨以及空气湿度减少和下降,此时虽仍有暑热,但不再是明显的闷热,多以干热为主,且早晚之间的温差拉大,人们可以感受到秋日的丝丝凉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夏至以后,天气越来越热,人们吃不好,睡不好,身体虚弱,体重下降,所以在立秋来临之际,民间讲究贴“秋膘”以进补,弥补夏日的损耗,也为迎接秋后的寒凉而储蓄能量。不过季节更替,气候的变化比较多,我们的脾胃最容易受到影响,所以在“进补”时要懂得忌口,不能随意乱吃。正所谓“立秋4不吃,吃了秋难安”,下面就来跟大家分享立秋时节饮食上需要注意的内容,为平安入秋做准备,要重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不吃生的海鲜
夏末秋初,是品尝海鲜的好时节,其味道鲜美,且营养优质,很多人都喜欢在这个时候吃些海鲜来进补。在山东沿海的一些小渔村,立秋前后正是渔获丰收的时候,渔民们满载而归,市场上各类海鲜琳琅满目。但吃海鲜也有诸多讲究,一来海鲜本身性质比较凉,同时立秋时节气温依然比较高,海鲜本身也可能携带寄生虫、细菌等,所以必须经过高温烹熟以后才能吃。虽然海鲜以“鲜”而著称,但不能盲目生吃,以免刺激肠胃,引起不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老渔民的记忆里,过去由于缺乏卫生知识,不少人因食用生腌海鲜而生病。有位姓陈的老渔民回忆,年轻时他和几个伙伴贪图鲜美,吃了没处理好的生螃蟹,结果半夜集体上吐下泻,难受得直打滚,后来还是村里的大夫用土方子才缓解了症状。从那以后,他们再也不敢轻易尝试生海鲜了。
海鲜的品类繁多,建议多吃鱼类,清理方便,吃法众多,可以煮汤、红烧、清蒸等,而且肉质丰富,可以作为秋日进补的好选择。以鲈鱼为例,它比较常见,且肉多刺少,还有比较多的蒜瓣肉,口感鲜嫩,老人小孩也很适合。具体做法如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先将鲈鱼收拾干净,把水分擦干,剪成块。
将其放在大碗中,撒上一些盐、料酒、葱姜,拌一拌,搓一搓,腌半个小时,让鱼肉充分吸收调料的味道。
把鱼夹出来,表面撒上一层薄薄的面粉,以保持干燥。接着在锅里倒油,彻底加热后,鱼块逐一下锅,煎一会儿翻面,把表面都煎到定型时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