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虎难下说的就是今天的智能电动车!
想买辆电动车代步?如今基础款都要三四千,带智能功能的上万不稀奇。北京的王宇最近深有体会——四年前二手电动车才花1500元,现在转遍雅迪、小牛门店,连最简配的新车都得六千多。他坦言:"本想换个实惠代步工具,结果愣是被智能导航、语音唤醒这些听不懂的功能劝退了钱包。"
这波涨价背后的推手就是"智能化竞赛"。小牛、九号的新车能连手机App解锁、实时定位;雅迪、爱玛也全系标配远程控车。连修车师傅都吐槽:带感应器的边撑换一次上百元,智能屏幕修一下四百块,价格是普通车的四五倍!更扎心的是后续收费——某品牌VIP服务从38元/年涨到69元,不续费连车辆定位都用不了。"买完车还得按月交钱,真当手机套餐呢?"有用户直呼吃不消。
企业为啥拼命搞智能?两个字:赚钱。
目前全国电动车超过4.2亿辆,平均四五年就得换新。市场看着大,实际早挤成红海。传统车型卖一千多,毛利率才15%;但贴上"智能"标签,九号、小牛能把均价拉到三千多,毛利率飙升到21%。难怪连造摩托车的春风动力都冲进来搞高端电动车——溢价高啊!
但消费者真的需要这么多花哨功能吗?
咱拆开看看本质。所谓"智能",除了手机解锁实用点,其他多数是伪需求。车机导航?骑车时盯着巴掌大屏幕太危险;语音点歌?街上噪音大得根本听不清;辅助驾驶?两轮车装毫米波雷达,成本全转嫁给买家。有车主吐槽:"我花七千买的小牛,90%的智能功能从没用过。"
更现实的问题是:电池技术没突破,续航焦虑没解决,反而把钱砸在彩电、音箱上。老年人最犯愁:"我就想接孙子放学,现在操作比手机还复杂!"年轻人也懵:通勤十分钟的路,难道要配个自动驾驶?
行业报告预测:未来三年将迎来换车高峰。厂家在赌,赌大家会为"智能"掏腰包。可老百姓心里有杆秤——隔壁张大爷骑了八年的老款车,换三次电瓶才花八百元。说到底,车是服务人的工具。当功能溢出实用价值,当溢价高过工资涨幅,打工人只能摸摸口袋苦笑:"这代步神器,快成奢侈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