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慧物流园区的过程中,京东物流坚持走差异化发展模式,并通过技术创新和智能软硬件系统的深度应用,实现物流效率的全面提升、服务能力的多维度扩展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国内智慧园区建设提供重要样本。
面对传统物流效率瓶颈、人力成本攀升等行业痛点,京东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物流”)以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智能仓网布局,通过数字化、科技化、智慧化的园区管理运营,打造多座国际领先的智慧物流产业园区。
京东物流亚洲一号昆山智能产业园二期
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作为京东物流运营的亚洲范围内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化智能物流基地之一,在商品的立体化存储、拣选、包装、输送、分拣等环节,通过对自动化设备、机器人、智能管理系统的深度应用,实现物流效率的全面提升。京东物流在智慧园区方面的探索实践,不仅带动产业上下游企业加速数智化转型,也为未来市场版图扩张提供了可复制的智能枢纽模型,从而切实有效地提升物流行业运营服务能力。
十年筑基,走差异化创新路径
2014年,首座亚洲一号智能园区作为中国智能物流新基建的标杆项目,在上海落成运营。历经十余年发展,京东物流现已落成40余座园区,覆盖全国近30个省份。凭借高度智能化的订单处理能力和生态效应,这一智能仓群在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同时,更通过与全国仓库的协同运作,构建起多层级供应链体系,实现产业上下游的高效协同。
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核心枢纽为支点,亚洲一号正构建起辐射全国的智能物流骨干网络,服务范围从一、二线城市持续向三、四线城市延伸。这一布局不仅提升了区域商品供给能力,更能实现偏远地区当日达服务覆盖率的突破性增长。同时,在智慧园区中积累多年的智能物流技术和供应链管理经验正持续向县域及乡镇市场下沉,在陕西武功、新疆伽师、西藏林芝等地区落地应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其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正加速渗透工业制造、医药、服饰等产业的工厂与仓储场景,推动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与传统物流园区相比,京东智慧物流园区通过技术驱动的全链路智能化、无人化作业的深度渗透,以及服务能力的多维度扩展,创新性打造出差异化的发展模式。
一方面,京东智慧物流园区采用“云-边-端”三层协同技术架构,以5G网络为技术支撑,确保园区内海量智能设备的稳定互联。其中,云端专注于全局策略优化和模型训练,边缘层聚焦实时决策与本地业务处理,终端设备则精准执行数据采集与操作指令,由此构建起“端侧执行-边缘决策-云端优化”的完整闭环,成功实现园区内搬运、存储、拣选以及全链路追溯和可视化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智能化升级,提升其整体运营管理效率。
另一方面,京东物流通过整合物联网传感器、AI视觉识别及大数据算法,打造了全流程精细化管控体系。如,数字月台系统可实现各类物流园区车辆出入智能调度与预约计划优化,实现有序现场管理,缩短排队时间并提高调度效率;链上签产品(ePOD,交接无纸化和运营智能化)借助电子签约与区块链存证服务,推动单据无纸化流转和自动对账,有效降低运营成本;视能方产品(Vision Cube,视觉感知与智能化分析)则通过视频联网与计算机视觉技术,构建起全方位视觉感知网络,实现对生产运营及安防异常事件的自动识别与预警。
技术破界,为园区运营全面赋能
在园区建设过程中,京东物流通过仓储自动化、数字孪生决策优化、5G云边端协同计算、仓运智能协同等四大技术模式构建时效保障体系。如,在仓储自动化环节采用智能仓储机器人及立体货架,在提升存储密度的同时优化作业效率,并运用RFID技术实现高效盘点;通过构建仓储-运输虚拟仿真模型,实时诊断全链路效能,通过预测性分析动态调整资源分配,实现数字孪生决策优化;依托5G专网部署,实现机器人集群实时调度与远程运维,兼顾设备协同与成本控制;结合计算机视觉与智能调度技术,优化月台作业分配,仓运智能协同全面提升园区运营时效与作业精度。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物流始终坚持仓储机器人技术的自主研发创新,通过自研的智能仓储机器人及其配套技术体系,优化提升仓储密度与存储效率、提高拣选效率以及实现模块化部署与灵活扩展等关键环节,从而实现降本增效。园区通过部署自动化立体仓库、智狼仓、地狼仓及智能分拣系统等设施,使整体运行效率较传统仓储提升3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