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相机是中国最早的自主相机品牌,凝聚着上海轻工业的智慧结晶。今天下午,上海市华侨摄影协会副会长马正康,将花费10余年收藏的近500台海鸥牌相机、近 200件镜头以及闪光灯、三脚架等配件捐赠予上海市档案馆。
6月13日,上海市档案馆举办档案馆开放日活动,通过新书发布、海鸥相机捐赠仪式、修复观摩等系列活动,让市民沉浸式感受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全部捐赠!近500台海鸥牌相机入藏上海市档案馆
上海研发的第一台高级旁轴照相机“上海58-Ⅰ型”,国产折叠相机的始祖“上海58-Ⅲ型”,海鸥公司成立40周年1号双反纪念机,限量50台的上海世博会纪念机,我国第一款数码相机“海鸥DC-33型数码相机”......
“我通过16年的收藏对这一民族品牌进行‘全身扫描’,如今将其整体捐赠给上海市档案馆,得以永久留存,也完成了我的夙愿。”上海市华侨摄影协会副会长马正康耗费十余年时光,奔波各地搜集海鸥相机,并创办“海鸥之家”相机收藏馆。
6月13日,上海市档案馆举办档案馆开放日活动,他将倾注其十余年心血收藏的近500台海鸥牌相机、近200件镜头以及闪光灯、三脚架等配件全部捐赠予上海市档案馆。
(徐未晚局(馆)长向马正康先生颁发收藏证书)
上海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上海制造”底蕴深厚、历久弥新。海鸥牌照相机、永久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英雄牌钢笔、蝴蝶牌缝纫机等“上海制造”经典品牌,曾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作为“上海制造”的经典代表,海鸥相机是中国最早的自主相机品牌,凝聚着上海轻工业的智慧结晶。
(部分捐赠的海鸥相机展示)
上海市档案馆接收征集部主任彭晓亮介绍:“这种原貌转移式的征集尚属首次。这批藏品完整度高、细节丰富,充实了馆藏资源,优化了馆藏结构。”
(马正康为大家介绍展出的海鸥相机)
“老字号”背后的上海记忆:《档案里的上海老字号》新书发布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上海孕育了一批承载城市记忆的老字号品牌。由上海市档案馆策划编纂,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著名作家赵丽宏作序的《档案里的上海老字号》在活动上正式发布。
(新书揭幕仪式)
(《档案里的上海老字号》)
据介绍,《档案里的上海老字号》包含了37篇从《档案春秋》杂志历年刊载中挑选的关于上海老字号的文章。其中,既有介绍企业经营特色的,也有聚焦相关人物的;既有解老字号个案的,也有描摹行业群像的;文章作者既有相关领域的专家,也有资深从业者,或是企业创始人的后代。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从上海市档案馆的馆藏中精选了一批与文中老字号相关的档案和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