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是衡量AI汽车的第一标准。”这是何小鹏在G7发布会上抛出的时代宣言。
6月11日,小鹏正式发布了今年第一款全新车型小鹏G7,定位纯电中大型 SUV,预售价 23.58 万起,全系标配 702km 续航能力,并提供 2 款智能配置。其中,G7 Max搭载2颗OrinX芯片(有效算力508Tops),而G7 Ultra则搭载3 颗图灵AI芯片(有效算力超过2200TOPS)。
20-25万元级新能源SUV市场,一直是车企“卷配置、拼技术”的主战场。从G7开始,小鹏不仅交出一款对标Model Y、挑战主流竞品的技术产品,更试图开启一个关于“什么是AI汽车”的全新叙事。
在这次发布会上,何小鹏给出了两个关键词:硬核科技以及舒适空间。
从主流需求反推的产品逻辑
小鹏G7的产品逻辑,建立在对家用SUV主力人群需求的深度洞察之上。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20-25万新能源SUV销量同比增长34%,渗透率突破28%,是增速最快的新能源车细分市场。同时,这一市场中有超过60%是家庭用车群体。因此,市场对于纯电SUV的需求不但驱动着小鹏入场,同时也指出了产品力方向。
围绕G7,小鹏打出了几个核心产品点:续航和空间是基础,硬核科技是上层建筑。
续航方面,小鹏G7简化了SKU,虽然也申报了小电池方案但最后没有保留,仅保留了80.8度的大电池方案。因此全系只有702公里一个版本续航版本车型。大电池+标配800V快充,给G7的续航打了一个好的“底子”。
作为家用定位的纯电SUV,除了续航,用户关心的还有空间。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小鹏G7的尺寸数据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小鹏G7的车长为4892毫米,而小鹏G9的车长为4891毫米。尽管G7定位为中型纯电SUV,但其车长却超过了定位为中大型SUV的小鹏G9。
发布会上。何小鹏表示:G7的整车空间容积比Model Y多出一个单人衣柜的空间,前后排头部空间相比友商普遍高20-30mm,加上全车39处储物收纳,带来更富余的空间。
打好续航和空间的基础,接下来小鹏就要在科技上开始“表演”了。
最直观的,是与华为联合打造的87英寸AR-HUD系统,这块87英寸超大画幅的AR-HUD是小鹏联合华为共同打造,首发了全场景AR车道级导航、行业领先的辅助驾驶AR显示,以及行业最全的全场景AR安全预警三个创新场景,做到了“所见即所行”。
然而,对于如今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这还远远不够。因此,小鹏亮出了“杀手锏”——搭载3颗图灵AI芯片的小鹏G7 Ultra将是全球首款L3级算力的AI汽车。
AI汽车的门槛:高算力+大模型
“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因为行业已经在 L2 量产的时代停留太久了”,何小鹏解释称。
过去几个月,小鹏完成了全系车型搭载了 L2 级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的“小目标”,纵观市场,小鹏还是第一家。
何小鹏认为,只有先让市场上所有车都实现L2级智驾,才能加速智驾的普及,从而加速 L3 的到来。为此,小鹏 MONA M03 Max 将 L2 级高阶辅助驾驶带入到 2 万美元级别。
然而,接下来如何过度到L3呢?小鹏汽车认为,L3级算力AI 汽车需要满足2个前提条件:本地有效算力大于2000TOPS、本地部署 VLA+VLM 大模型。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算力是衡量AI汽车的第一标准,只有大算力+物理世界大模型+大数据才能共同定义 AI 汽车。”
然而目前全行业的智驾方案都极度依靠云端算力,车端算力非常有限。因此,小鹏需要打造一款新车,其拥有更大的本地端算力来跑更大模型,从而走出L3级智驾和AI汽车的第一步。
何小鹏表示:“G7 是小鹏汽车首款搭载图灵AI芯片的新车产品,也是全球首款 L3 级算力 AI 汽车。”
小鹏G7满足了L3级算力AI汽车的两个前提:G7 Ultra首发的小鹏图灵AI芯片,3颗的有效算力达到2200TOPS,并本地端部署了 VLA+VLM 大模型。
而对于AI汽车和当下普通智能化车型的能力差距,小鹏G7产品负责人 Nick用G7 Max和Ultra版打了比方:“对于Ultra版本,我们的目标是能每百公里接管一次。但是Max版本的性能指标就是50公里接管一次。
从芯片自研到大模型落地
“今天整个行业绝大部分人,都低估了端侧算力在下一代AI汽车、下一代AI人形机器人上的规模与潜力。”
何小鹏口中的AI时代,算力是衡量的第一标准:“只有更大的算力,跑更大的模型,用更多的数据,才会推动物理世界大模型,推动AI汽车的上限,提高安全下限。”
他认为,行业目前主流有效算力在80-700TOPS之间,而搭载3颗图灵AI芯片的G7 Ultra版的2200TOPS算力,可以支撑迭代10-15年。
在发布会后的交流中,何小鹏cue到了“友商”特斯拉下一代车型的高算力,来说明“英雄所见略同”:特斯拉下一代的车型的自动驾驶硬件,据推测其算力在3000Tops-7200Tops之间。
不过,寻求高算力就意味着无法继续使用像英伟达Orin-X这样的通用芯片。
“通用芯片需要考虑到各行各业的需求,这导致芯片的算力无法100%发挥。而图灵芯片从一开始就是为小鹏自己的AI大模型定制的,能做到‘一颗顶主流的三颗芯片’。”
何小鹏表示,未来AI汽车公司都会研发主芯片,但最难的也是研发制造AI芯片。
据悉,小鹏的图灵 AI 芯片历时 5 年研发,中间历经了很多挫折。他透露,“芯片自研的核心不是为了降本,因为芯片需要巨大的研发投入,还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但是它可以极大地提高能力。”
何小鹏回忆,2022 年年初在与其他公司合作开发芯片能力的过程中,发现架构有问题,导致没有走通,只得推翻重做,损失数亿元人民币。
“其实芯片投入成本很大,这需要巨大的摊销,当年我入行造车问了前辈需要卖多少才能赚钱,说是 10 万辆,我信了,但最后没赚钱;做芯片,他们说是 100 万片起,我认为最差情况下是 100 万片才能摊销,这是巨大门槛。”
在图灵芯片流片成功后,或许也有摊销成本的原因,小鹏G7 Ultra单车就搭载了3颗图灵AI芯片。